[2014年第3期]公路科技信息摘要
来源:陕西省公路局科技信息处
发表日期:2014-06-18 01:41:11
点击量:473
广西: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日前,有关部门获悉,依托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负责施工的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跨径——合江长江一桥(波司登大桥)完成的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核心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鉴定验收,鉴定结果认定该课题研究成果创新性突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管内混凝土真空辅助灌注方法等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科技成果鉴定会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持,该课题由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参加技术鉴定的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建国,原交通运输部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凤懋润等7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广西科技厅成果处、广西交通运输厅科教处等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支撑了世界最大跨径(530m)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成功建设,并推广应用于云桂高速铁路南盘江特大桥、广西贵港郁江特大桥和广西六钦高速公路钦州钦江特大桥等工程建设,为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向更大跨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造价低廉、施工快速、后期维护费用低、抗风震性能好等优点,该课题以530m跨径的合江长江一桥(波司登大桥)为依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了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核心技术问题,确保了大桥优质建成,研究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636万元,工程造价较同期建成的一座跨径为420m斜拉桥节约1亿多元人民币,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成果为更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使之可以在更大跨径范围内与斜拉桥、悬索桥竞争,并能节省更多资金。该成果的推广运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技术进步。来源:中国路桥网
新疆乌鲁木齐公路部门首次试点温拌沥青技术
3月4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公路部门首次在S101线位于永丰区乡的公路上试点温拌沥青技术,不用大车拉滚烫的沥青,也不需要加热施工,更不需要2个小时的养生期就能修补公路。
  据了解,现场使用的这种可常温拌和、常温摊铺的沥青产品,以废旧塑料、废旧轮胎为主要原料,生产道路沥青改性剂,四季都能可施工,填补了沥青冬季不宜施工的空白,它已彻底改变以往沥青只能热拌热铺的繁琐工艺和施工受季节限制的历史。
  乌鲁木齐公路管理局局长段长友告诉记者,该种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受季节影响,能够全天候工作。特别是冬天气温较低时,可以及时修补道路病害。以前也试用过其他材料和技术,如果此次试验路面的的平整度、舒适度等效果比较好,将会以后的公路养护上试用这种新技术和材料。
  据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早军介绍,这种材料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SMC沥青改性剂这种液体直接放入70-80℃的 基质沥青中搅拌均匀即可(约30-40分钟),就在拌和站就地生产,不像SBS等其它沥青改性剂,只能在专门经营沥青的公司使用胶体磨研磨才能生产,且耗时间。
  据悉,由于不用热拌热铺,省掉了加热环节,减少了施工程序和人工,车流量大的地方 即可以用机器铺筑路面,也可以人工铺筑,弥补了热拌工艺在小工程和不能使用摊铺 机的地方的不足,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沥青道路施工方法。可以做到即铺即通,没有保养期,施工时可全铺,又可通车。来源:中国路桥网
杭州湾跨海大桥:细微之处见功夫
日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发文通报2013年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结果,杭州湾跨海大桥再次夺得交通流量较大路段养护管理工作考核第一名,连续6年全省排名第一。
杭州湾跨海大桥取得的荣誉得益于大桥运管各方坚持以“一流大桥、一流养护”为目标,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至上”的养护原则,应用先进的养护理念和技术,从细节入手科学开展养护工作,保障大桥安全运营。
科学管理 机制保障
高水平养护离不开完善的体制机制,杭州湾跨海大桥建立了养护检查考评机制,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工作,并进行季度综合检查考评。建立了养护成果评审机制,对各养护工作、非通航孔桥沉降监测、桥墩局部冲刷观测研究、海中平台桥墩局部冲刷模型及应急防护措施技术研究等养护专项工作都进行评审验收。他们还建立了专家咨询引智平台,组建了大桥养护技术专家委员会,定期召开大桥参建单位专家咨询会,为大桥养护工作提供权威、专业、前沿的技术支撑,对运营养护中重大技术方案、关键技术难题、质量控制标准、科研课题等进行咨询指导。
除了体制机制的保障,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是做好养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养护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加强对小修保养、机电养护工程和其他专项养护工程的管理,提高了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养护工作又好又快。他们在养护统筹协调上动脑筋,根据季节特点合理安排各项养护工作计划,实现一次封道多项作业同时进行,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共赢。他们在养护保驾护航上作文章,加强同各单位的沟通交流,形成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共识,提高养护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了封道时间,一系列举措为养护质量和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此外,根据甬嘉两市政府颁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暂行办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制定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养护监督管理办法》和《海天一洲匝道桥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完成了《大桥中长期养护规划》,养护规划从大桥管养实际出发,提出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总体目标,科学指导大桥未来30年的养护工作,开创了国内编制单个大桥中长期养护规划的先河。为使大桥养护更加有的放矢,他们编制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维护手册》、《杭州湾跨海大桥三大系统养护手册》和《杭州湾跨海大桥供配电照明系统养护手册》等一整套规范的养护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理念引领 科技助力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日常养护工作中,应用先进理念是一大亮点。他们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指导预防性养护,谋求养护整体效益最大化。同时,建立了节能低碳绿色养护理念,采用路面修复新技术,实现旧沥青混合料100%再生利用,节约养护成本,缩短养护工期,减少环境污染。科技创新是养护管理工作的灵魂、动力和源泉,杭州湾跨海大桥确立了科技兴桥的理念,与浙江大学、中交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共同研究破解养护难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运营各方做好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机电养护管理系统、结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和海中平台匝道桥实时监测综合管理等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发挥在相关数据管理、状态评估、养护辅助决策分析、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桥梁管养和预警水平。大桥每年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开展一次大桥综合技术状况检测评估工作,为桥梁管养、专题研究、养护费用安排等方面作出科学决策,经评定,目前大桥主要结构的技术状况等级均为一类。管理局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据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积极试验应用了钢桥面环氧薄层罩面技术,即在桥面铺装没有破坏前就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在完成病害修复的原铺装层上整体加铺了一层环氧薄层罩面,薄层铺装因其面薄,铺装厚度为0.7厘米(采用双层环氧薄层铺装),相对于其他铺装结构重量要轻很多,因此其结构层对桥梁整体结构的影响相对小得多。该项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应用后,使旧路面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钢桥面的整体性以及车辆行驶舒适性,对于延长大桥路面养护周期及服务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来源:中国交通报
湖北:翻坝高速公路桥梁使用桥梁检测车
湖北宜昌虹源公司新购置的新型桥梁检测车在翻坝高速公路开展桥梁检测。这种新型桥梁检测车是鄂西川东地区目前仅有的一辆,在宜昌投入使用更属于首次。
河流复杂、桥梁众多的鄂西川东地区,在以往的桥梁检测中,桥上需封闭部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桥下需要搭建脚手架作为工作平台,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危险系数高且操作困难。宜昌虹源购进的此辆新型桥梁检测车能在大型桥梁、立交桥、引桥等结构物上提供可移动的检测、维修等作业平台。此检测车的投入使用,填补了宜昌地区在公路桥梁病害检测工作中的空白,检查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车工作平台在桥墩和桥面连接位置,用仪器对桥进行检测,既方便又省时。目前,宜昌虹源正应业主请求,使用该桥梁检测车对翻坝高速公路上多座桥梁进行全面检测,以便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完整的桥梁档案数据。来源:管养网
日本研发世界首个快捷架设折叠式结构桥
日本开发完成一种折叠桥,在因灾害导致桥梁损坏影响物资输送时,仅仅花费10分钟时间便可完成架桥工作,而日本政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使用的临时桥的设置工作则需要花费40个小时,用时大幅缩短。桥梁可承受最大重量的设定为12吨。
  据日本NHK网站9月13日报道,日本近日在静冈县富士市对新开发完成一种折叠桥进行了强度确认实验。
  该种折叠桥在因灾害导致桥梁损坏影响物资输送时,仅仅花费10分钟时间便可完成架桥工作。
  据了解,折叠桥是由广岛大学大学院在位于静冈县富士市的一家施工技术综合研究所进行开发的。
桥梁由铝合金制成,与一般的铁桥相比重量更轻,骨架采用的是世界第一个折叠式结构,长度可以由折叠状态时的3米左右延伸至约21米。
  整个安置过程只需花费10分钟,而日本政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使用的临时桥的设置工作则需要花费40个小时,用时大幅缩短。
  在12日富士市举行的实验中,3辆各重1吨的汽车同时通过折叠桥,没有出现异常状况。
  据开发小组称,为让装载物资及材料的卡车安全通过,桥梁可承受最大重量的设定为12吨。
  在东日本大地震中,有超过200处的桥梁遭损坏,物资及赈灾材料的运输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灾后重建工作,造成物资到达前收到自治体讯问的状况。
  灾害发生时如何能够更快地恢复桥梁使用成为重要课题,日本政府在灾害重建时使用的临时桥梁,安置工作最少需要花费40个小时。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称,为防备灾害,全国各地的10处地方整备局共准备了26个临时桥。临时桥为坚固的双车道桥梁,大型卡车可安全通过,最大负重20吨,长度为30米至100米不等。
  但是,安置临时桥需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也成为一项难以攻克的问题。如果从河的两岸开始,利用重型机械同时安置,最短需要花费40个小时。如果地表损坏限制重型机械的使用,只能在一侧作业,安置工作则需要55个小时。
  东日本大地震时,位于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的一处桥梁因大海啸受到损坏,国土交通省在同一地方安置了临时桥,用时4天之久。
  这一类的临时桥具有可以长期使用的优点。纪伊半岛于前年遭受了台风12号带来的强降雨灾害,灾害后,在当地的3处地方安置了临时桥。去年7月,九州北部遭遇大雨,后于当地安置一座临时桥。目前,几所临时桥仍在被使用。
  尽管如此,在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有部分意见称,坚固且可以长期使用的桥梁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具备能够尽快安置使用的功能同样非常重要。国土交通省计划于明年3月之前投入使用可短时间安置的临时桥,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讨论研究。来源:中国路桥网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110号邮编:710068电话:88408404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