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交通运输部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安排部署,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支持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全市辖11个区、2个县,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9.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0.35万人。
西安市公路总里程14722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178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2.6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依托、农村公路为脉络和客运枢纽为转接的四网相联、网网相通、覆盖全市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国家高速铁路网,运营里程177公里,实现与23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高铁通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2019年吞吐量4739.3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七;中欧班列长安号2019年开行2133列,蝉联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全国第一。
西安市农村公路按行政等级分,县道877公里、乡道1635里、专用公路167公里、村道8618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80公里、二级公路1148公里、三级公路882公里、四级公路9350公里、等外公路32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县乡公路总里程的48.9%,平原区路网密度达228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成绩
一是示范引领成果突出。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树立农村公路工作标杆,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鄠邑区获全国示范县,长安区、阎良区、蓝田县获省级示范县,全市涉农区(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覆盖率达到50%,位居全省第一,特别是长安区“五化”道路建设受到李小鹏部长点赞好评。
二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改建工程、建制村通畅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桥涵配套及危桥改造工程、通村公路完善工程、通村联网工程等六大工程,累计投资32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128公里,全市1746个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全市等级公路里程覆盖率达到97.28%,处于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三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坚持“以县为主、省市支持”的发展模式,全面落实区(县)政府主体责任,根据农村公路管理经费和养护经费的实际需求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继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系,落实县乡管理人员责任,规范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形成爱路护路的社会氛围。
四是养护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实现了县乡公路日常性养护,通村公路常态化养护,积极实行农村公路小修专业化、日常养护社会化、养护工程市场化。不断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路面技术状况、路况水平、服务能力逐年提升。
五是农村客运稳步发展。全市先后建设乡镇五级客运站4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点(候车亭)2328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有序推进,部分区 (县)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三、主要经验及工作亮点
(一)提前谋划布局,争创全国示范
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市政发〔2019〕15号),建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规划、住建、农业农村、水务、扶贫等部门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夯实各部门、各区(县)职责,统筹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水平奠定了基础;按照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要求,西安市提早谋划布局,印发《加快推动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市政办函〔2020〕38号),推进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争取到2022年全市所有涉农区(县)“四好农村路”中、省级示范县全覆盖,争创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二)建立四级路长,实行政府主导
西安市建立了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四级路长体系,由市长任总路长,分管副市长任市级路长,市路长办设在市交通局,负责全市公路路长的统筹协调、督导考核等相关工作;区(县)主要领导任辖区内国省干线的路长和农村公路总路长,区(县)级领导担任县道路长;街(镇)领导和村两委班子担任乡道、村道路长。各级路长统筹负责辖区内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公路秩序管理等工作,提高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将路长制考核与“四好农村路”考核相结合,统一纳入市、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夯实市、县、镇、村各级责任,健全公路管理体系。
(三)鼓励工作创新,凝聚多方力量
鼓励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区(县)主观能动性,营造多方支持、多方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凝聚新力量。长安区委、区政府把建设“四好农村路”当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采取区委牵头、人大监督、政府指导、政协参与、部门包抓实施、重大项目中心跟踪督办模式,树立“全区整体观、街村一体化”,全区一盘棋,齐心协力加快道路建设,为“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借鉴体制和模式。
鄠邑区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片管理”的模式,开展常态化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突出“四个联合”。一是成立联合党支部。由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路政中队、运政中队成立中共西安市鄠邑区交通综合执法支部委员会,加强交通综合执法的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开展联合巡查。采取路警联合、运警联合等多种方式,开展路产路权保护、道路交通秩序、超限超载、“两客一危”、农村客运和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等巡查,强化巡查效果。三是开展联合执法。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开展联勤联动,严厉打击侵占公路、超限超载、危害交通秩序和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四是联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定期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排查整改,持续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与交通秩序整治,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不断规范农村道路交通秩序。
(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标准,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和行政等级综合安排日常养护资金,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0000元,县道、乡道、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5000元、9000元、3000元,日常养护费较省级标准提高50%,并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增长机制;统筹考虑经济、自然条件和路况水平等因素,按照7:3、5:5、3:7差异化设置市、区(县)日常养护资金承担比例,有效降低财政困难区(县)的资金配套压力。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分担政策,拓宽农村公路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西安交通投资集团融资平台,与省农发行等银行进行合作,落实长期政策性银行融资,实行统贷统还,破解资金筹措难题,提升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五)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城乡融合
克服以往“重建轻养”、“重建轻运”的发展模式,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提高农村客运发展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利用三年时间推进城乡公交一张网、一体化发展,研究出台农村公交车辆购置市、县分担和运营补贴政策,建立城乡公交长效发展机制,构建城乡一体、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以国家邮政局在西安开展“快递进村”试点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服务体系,以公交网络为连接,实现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企业与农资经销商、电商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