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全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7镇1街、86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是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中国猕猴桃之乡和秦岭主峰太白山所在地,也是连接西北、沟通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眉县紧抓中省市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机遇,强化顶层设计、举县配合支持,公路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连霍高速、国道310、342,省道107、104、209、216等交通动脉贯穿县境,眉太高速、眉县至鄠邑高速正在加快建设,截止2023年9月,县域内建成通车的公路总里程1735.01公里,路网密度2.01公里/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贯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求,2022年以来,我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社会化运营”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三夯实、三紧盯、四优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主要做法先后被中国交通报、陕西交通报、宝鸡日报等媒体报道。
一、基本情况
按照权属划分,眉县境内属于县交通运输局管理养护的农村公路总里程有1620.44公里,其中国省道42.2公里、县道101.01公里、乡道166.47公里由县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直接管养,村组道路1310.76公里由各镇街直接管养。为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责不明确、养护资金使用不精准、养护质量不高的问题,2021年底,我县开始酝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经过广泛调研协商,2022年4月初,县农路中心指导成立了宝鸡振通鑫盛公路养护有限公司,实现了县乡公路养护工作的社会化运营,2022年4月19日,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眉县村道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8个镇街陆续指导成立了专业化村道养护公司,全县范围内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我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养护主体改革。由1个县级、8个镇级养护公司具体负责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实现了公路养护由政府直接管理向购买第三方服务的转变。二是养护资金管理改革。养护资金拨付方式由以前的向镇(街)足额拨付改为考核定等、有奖有罚,资金使用由以前的镇(街)统筹支配改为镇(街)按月、按需向养护公司拨付,实现了资金管理由模糊化向精准化的转变。三是养护队伍管理改革。定岗定员,养护人员相对固定、工作职能相对明确,实现了养护队伍由临时性、随意化向专业性、正规化的转变。四是考核方式改革。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按制度进行县对镇、镇对公司两个层面的考核,并将道路应急物资储备、养护公司管理、养护路段安全隐患排查处置、路产路权保护等内容纳入考核,实现了由粗放式考核向精细化考核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三级责任,实现保障监督、检查考核、养护作业制度化
一是保障监督制度化。依托三级路长制,建立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农村公路管养制度体系,明确了22名县级路长、8名镇级路长、86名村级路长的工作职责,做到了级级有人管、路路有人养。制定了《眉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县政府统筹部署,交通局牵头抓总,镇(街)分管领导负总责、农管所抓管理、养护公司抓落实的保障监督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是检查考核制度化。分层级制定了《养护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对交通局、农路中心、农管所巡查、检查的次数、内容进行了明确。交通局对农路中心进行季度检查,农路中心对镇(街)实行周巡月检季考核,交通局、乡村振兴局参照农路中心提供的检查排名,每季度在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系统上对各镇(街)进行打分评价。镇(街)对养护公司实行周抽查、月检查,每季度由村组干部进行评议打分,并按评议结果和日常检查情况进行考核。
三是养护作业制度化。由9个养护公司、170名专业养护人员对县、乡、村道进行专业养护,从制度层面规定了养护公司的生产养护、安全生产、保通保畅、路产保护等职责任务,明确了养护路段、养护标准,统一了内业资料、工作时间、养护周期,对养护工实行考勤、考核。
(二)紧盯三个要素,促进资金管理、公司运营、考核评价规范化
一是资金监管规范化。财政部门在严格落实市县财政补助政策的同时,对养护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并监督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公开公示。审计部门定期对养护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农路中心每月对镇(街)养护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镇(街)依据养护公司实际情况,按月向养护公司支付养护经费。
二是公司运营规范化。按照《村道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9个养护公司全部有资质、有牌照、有阵地、有制度、有管理。按照管养里程,县级养护公司(共5个工区)每个工区核定养护工10人,镇级养护公司按照大镇20名、小镇10名的标准配备养护工。养护公司严格按照定人、定岗、定职责、统一作业的模式运转,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每月召开总结通报会,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培训会。农路中心将养护公司资料管理、阵地建设、养护工上岗率、出勤率纳入县对镇考核内容。
三是考核评价规范化。县级层面制定了《村道养护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财政局、交通局将村道养护工作的责任落实、资金使用和质量保障纳入了县对镇目标责任考核,并与相关投资补助资金挂钩,依据考核情况进行奖励、增量补助或扣减补助资金。镇(街)将村级组织配合、支持养护公司工作和村民爱路护路意识等纳入镇对村目标责任考核。农路中心每年度与镇(街)签订村道管养目标责任书,按季度对镇(街)农管所考核排名,后两名减扣、前两名增奖养护资金。镇(街)与养护公司签订管养协议,参照农路中心标准对养护公司进行奖惩。养护公司按照相关制度对养护工实行考勤+考核的工资制度。
(三)优化四项服务,提升养护工作责任心
一是优化养护公司阵地建设。积极联系各镇(街),落实了养护公司办公场所和养护工休息间,配备了文件柜、桌椅等办公设备和饮水、降温、取暖等生活设施。指导各养护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路段责任人职责等制度,做到了规章制度、承养路段、路段责任人信息上墙,养护机具、工作资料、考勤考核资料有存处、有人管,阵地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二是优化养护队伍建设。结合三级路长制,给每个镇级养护公司确定了村道养护工作监督员。监督员在对村道养护工作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有义务为本村养护工争取各类福利保障、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积极联系乡村振兴局和相关镇(街)、村组,整合公益岗位,养护公司优先吸纳责任心强、无外出务工条件的脱贫群众,据统计,全县62%的养护工都是脱贫群众。
三是优化养护工福利待遇。县级养护公司养护工工资由农路中心审定,养护公司按月发放。镇级养护公司养护工工资由各镇(街)代付,养护公司按月向各镇(街)提供养护工考勤、考核资料,镇(街)农管所核定并按时足额发放。农路中心定期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养护工工资待遇落实到位。
四是优化人文关怀。向9个养护公司配发、调拨了13台小卡车、18台绿篱机、55台打草机、30辆电动三轮车,农路中心负责培训操作技术,养护公司安排专人使用,既降低了养护工的工作强度,又提升了养护工的安全系数。向养护工配发了统一的养护工作服,协调养护公司按年度开展全员体检,指导9个养护公司为养护工购买了社会保险,在高温季节向养护公司配发电风扇、草帽、西瓜、藿香正气水等降温解暑物品,在重要节日期间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开展慰问活动。
三、改革成效
(一)养护管理更加系统。以前,农村公路管护主要靠交通部门组织实施,存在压力难下传、工作难推进等问题。养护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形成了以县级路长制为监管体系,交通局指导考核、镇(街)承担养护主体责任、养护公司负责具体落实的管养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县、镇、村、公司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的养护工作新格局。
(二)养护内容更加全面。以前,养护人员职责不明确,存在对公路对安全隐患不重视、对侵犯公路权益事件不理睬等问题。养护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县对镇、镇对公司评价考核体系,考核内容更加全面、考核标准更细、考核结果运用更实,保通保畅、隐患排查治理、路产路权保护等责任落到了实处。
(三)养护作业更加常态。以前,部分镇(街)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不重视,存在人员配备不充分、养护作业不能全覆盖等问题。养护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县对镇、镇对公司评价考核体系,镇(街)对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养护公司能够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展养护工作,做到定员、定岗、定职责,实现了养护作业常态化。
(四)养护成效更加显著。以前,镇(街)对养护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存在养护成效不明显、村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等问题。养护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养护作业运行机制,养护公司的养护作业范围更广、标准更高、频次更强、成效更显,带动了镇容村貌的改变,为村民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自觉性大幅提高。
(五)助力发展更加全面。以前,由于养护责任落的不实,存在宽路变窄路、畅通变断头等“肠梗阻”问题,养护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农村路路面、路基得到了有效保护,实现了路宅界限明显、路田有效分离、“微循环”安全畅通。猕猴桃、大樱桃、草莓等主要农产品的外运销售瓶颈得到彻底根治,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为持久、高效的强大引擎。经开区等4个工业园区和县域内1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全部实现了与县乡村道、国省干线的百分之百对接,提升了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太白山等6个3A级以上景区和渭河百里画廊等20多个全域旅游景点,全部实现了畅通连接,促进了全域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公路驿站、开放式工区的改扩建,路域环境的美化,提升了农村公路的服务水平和引领作用,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创业创新。
通过近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眉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三夯实、三紧盯、四优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三落实,安全、应急、畅通三提升的改革目的,形成了建养并重、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强化调查研究、优化顶层设计、深化监督指导,努力使养护体制改革改深改实、改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