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预防性养护分析
来源:公路养护技术
发表日期:2024-01-18 12:56:42
点击量:210

摘 要:为了提高沥青面养护效果,延长面使用寿命,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其面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病害产生的机理展开分析,提出了表面封层、裂缝填补、罩面层等预防性养护技术。经方案比选,确定采用表面封层类的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并对其在试验段的应用效果加以检验。结果表明: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可降低沥青面构造深度,提高面平整度,降低面水害性和摩擦系数,有利于提高面使用性能。

关键词:沥青面;病害调查;预防性养护;雾封层技术;

作者简介:段龙彪(1988—),男,河北蠡县人,研究方向为道与桥梁养护。

0 引言

在公的运营过程中,因受车辆荷载、温度、日照等因素的影响,沥青面会出现各种病害,使用性能会逐渐下降。若处治不及时,可能导致病害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沥青面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主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沥青面尚未出现大规模病害之前对其进行处理,属于一种主动养护技术。由于公沥青面病害类型较多,产生机理比较复杂,可使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也较多,常见的有表面封层、裂缝填补、罩面层等。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基于沥青面的病害特征,采取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才能在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达到预期养护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公建成通车后5年,在车辆荷载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面病害,主要表现为裂缝、车、坑槽、泛油等。为对该段沥青面病害进行及时处治和预防,提高沥青面的用性能,相关部门决定对该段面进行预防性养护。选择其中750m段作为试验段,分析和评价养护效果。

2面病害调查情况及产生机理

2.1面裂缝

该试验面出现大量横向裂缝和少量纵向裂缝。沥青面裂缝是指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产生的开裂,主要受车辆荷载大小、沥青混合料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沥青面产生裂缝后,会加速外界水流向面内部甚至道基层,进而导致沥青坏及基软化破坏,影响道行车安全。根据形状的不同,面裂缝可以划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根据成因的不同,面裂缝可划分为温度裂缝、荷载裂缝、基层反射裂缝等。据现场调查,本段超载货车较多,主要以荷载裂缝、横向裂缝为主。

2.2 车

据现场调查,该试验面出现了大量车病害。车是指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由于沥青混凝土的蠕变特性而产生的带状坑槽。随着车深度的增加,面积水的概率也逐渐升高,严重影响道的行车安全。根据车的成因可以将其划分为流动性车、结构性车、压实性车。由于本段超载货车较多,车以压实性车为主。

2.3 坑槽

该试验面出现少量坑槽病害。裂缝产生后,沥青面积水会沿裂缝向面内部渗透,在上部车辆荷载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沥青的黏结力会逐渐降低,造成骨料剥离,进而导致面形成坑槽。

2.4 泛油

试验面出现少量泛油病害。沥青面泛油是在温度以及面积水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逐渐向道表面移动的一种常见面病害。该类病害的产生不仅与外界环境有关,还受沥青混合料配比的影响。沥青面泛油会导致面抗滑性能逐渐衰减,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实际工程中常通过铣刨或加铺沥青层的方法对沥青面泛油病害进行处理。

3 沥青面预防性养护方案比选

由于该试验面出现了大量裂缝、车,少量坑槽、泛油等病害,需要采用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对其进行预防性养护处理。根据适用性及作用机理的不同,现阶段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可分为表面封层、裂缝填补、罩面层等类。为了选择适合本项目的预防性养护技术,需要对养护方案进行比选。

3.1 表面封层技术

表面封层技术是指通过对病害表面喷洒一层功能性材料,从而达到阻水并增强沥青用性能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根据封层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雾封层技术和还原剂封层技术。其中,雾封层技术采用乳化沥青、添加剂等作为封层材料,并通过表面喷洒工艺将其均匀喷洒于病害面,能够增强沥青混凝土中骨料与沥青的黏结力,一般用于对沥青面裂缝、坑槽等病害的处理。还原剂封层技术是通过对沥青面喷洒还原剂的方法来增强老化沥青的延展性,从而达到提高沥青用性能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一般用于病害严重程度较低的沥青面预防性养护。

3.2 裂缝填补技术

裂缝填补技术通过对沥青面裂缝进行填补,阻断面积水向面内部渗透的通道,从而减少沥青面发生水坏的可能性。根据面裂缝填补用料的不同,裂缝填补技术可分为沥青灌缝处理、灌缝胶处理、抗裂贴片处理等。沥青灌缝处理是指将沥青加热至流动状态后用于沥青面裂缝灌注填补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其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成本较低,但施工过程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作业过程中还具一定的危险性;采用常温型改性沥青材料和灌缝胶对面裂缝进行处理,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工艺的不足,但施工成本较高;抗裂贴片处理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沥青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主要采用抗裂贴片对面裂缝进行处理,能够很好地控制面裂缝的发展且施工过程简单、施工成本适中、施工过程中对道交通的影响较小。

3.3 罩面层技术

罩面层技术是在病害道表面加铺一层或多层沥青混凝土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修复沥青面中大部分病害,适用于病害程度较严重的面预防性养护。根据加铺沥青混合料的种类,罩面层技术可分为热薄层罩面、乳化沥青混合料罩面、温薄层罩面等。热薄层罩面选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为加铺层材料,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但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且施工质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乳化沥青混合料用作加铺层材料时,在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克服了热薄层罩面技术的缺点,但施工成本较高;温薄层罩面选用温拌沥青混合料作为加铺层材料,兼具施工成本低、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方案比选

根据面现场调查结果,试验段沥青面病害主要表现为裂缝和车,并出现少量坑槽和泛油病害。综合考虑面病害情况及养护成本等因素,该工程最终采用雾封层技术对试验段进行预防性养护,并通过沥青面的构造深度、透水系数及摩擦系数等指标对试验段的养护效果进行分析。

4 试验段养护前后用性能对比

4.1 沥青面构造深度

沥青面构造深度是指一定面积内道表面开口孔隙的平均深度,常用来评价沥青面在宏观上的粗糙程度和排水能力。采用雾封层技术对该公沥青面试验段进行预防性养护后,对养护前后沥青面的构造深度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e1d56501a69360e56b4b153cff9a64d3.jpg

图1 养护前后试验段沥青面构造深度变化曲线

由图1可知,在公面养护之前,沥青面平均构造深度为0.735mm,说明该公试验段沥青面已出现较多的车和一些坑槽病害,面积水概率大,且面病害在积水的影响下增大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采用雾封层技术处理后,沥青面的平均构造深度为0.342mm,与养护前相比降低了53.47%,这表明雾封层养护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小沥青面的构造深度,使面更加平整,改善了沥青面的排水能力。

4.2 沥青面的渗水系数

沥青面的渗水系数常用于评价沥青面渗水能力,渗水系数过大会引起积水透过结构层进入基,进而导致基遭到破坏。采用雾封层技术对该公沥青面试验段进行预防性养护后,对养护前后沥青面的渗水系数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3cb602e478be0a0ec9e98cace0a8b3ca.jpg

图2 养护前后试验段渗水系数变化曲线

由图2可知,在公面养护之前,沥青面平均渗水系数为17.32mL/min,说明养护前面裂缝病害较多。采用雾封层技术处理后,该段沥青面平均渗水系数为3.85mL/min,与养护之前相比,平均降低了77.77%,这表明雾封层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塞沥青面内部孔隙,阻断面积水向道内部渗透,降低了沥青面产生水害的可能性,可有效控制面裂缝和坑槽的进一步发展,延长面使用寿命。

4.3 沥青面摩擦系数

沥青面摩擦系数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且道的雾封层养护会对沥青面的摩擦系数产生影响。因此,对施工前后沥青面的摩擦系数进行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2045b3a98fc9ba2c3ad35896b0e8b409.jpg

图3 处理前后沥青面摩擦系数变化曲线

由图3可知,在公面养护之前,沥青面平均摩擦系数为0.533,说明存在裂缝、泛油等病害。在公面采用雾封层技术处理后,沥青面平均摩擦系数为0.492,与养护之前相比平均降低了7.69%。表明雾封层养护技术的应用会导致沥青面摩擦系数的下降,但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某公面的病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方案,经比选最终采用雾封层技术对试验段进行预防性养护处理,并分析了雾封层养护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在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公沥青面病害及其成因较为复杂。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选取不仅会影响养护效果,还会影响道后期的运营成本,因此应当根据沥青面的病害类型选取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2)采用雾封层养护技术对试验段进行处理后,试验段内沥青面构造深度明显降低,沥青面平整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沥青面的排水能力得以改善;沥青面渗透系数大大降低,减少了面积水向沥青面内部的渗透,降低了沥青面水害的可能性,延长了沥青面的使用寿命。

(3)雾封层养护技术的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沥青面的摩擦系数,但总体来说雾封层处理后的摩擦系数仍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4)根据试验段的测定结果,在本项目中可以使用雾封层养护技术对整个病害段进行预防性养护处理。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110号邮编:710068电话:88408404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