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陕鄂豫三省结合部,因商山、洛水而得名。2002年撤地设市,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区6县及商洛高新区,98个镇办,1115个行政村、168个社区,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4万人。全市有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商州、洛南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截至202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051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177公里,其中:新增国省道14条1048公里、县乡公路191条4983公里,村级公路7652条13146公里,桥梁2535座62445延米。四级以上公路16539公里,农村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9.40公里。
商洛市6县1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576”脱贫退出标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但由于商洛山大沟深,道路交通短板弱项明显,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等外路比例高,通组路硬化比例少,通达深度低,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加之2021至2022年两年时间,强降雨连续频发,7县区交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累计水毁公路725条824公里、桥梁251座4002延米,经济损失21.59亿元,70个行政村出现不同程度“通返不通”,巩固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巨大。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确保脱贫攻坚后评估顺利通过,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21年8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两边一补齐”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道路品质。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促进乡村振兴、顺应群众期盼等角度,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抓好“两边一补齐”行动各项工作,让乡村环境更美丽、群众生活更幸福。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当好先行。
二、项目实施
1.成立工作专班。为了扎实推进商洛市道路品质提升工作,商洛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成立道路品质提升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项目的督导检查、技术支持、考核评比工作,制定印发了《商洛市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商洛市道路硬化工程督导考核办法》《商洛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做好通组路硬化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实施内容、标准要求、进度安排、保障措施、验收程序等。
2.明确目标任务。围绕道路品质提升总的目标任务,商洛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明确了全市硬化1692条1984.72公里的工作总目标。按照计划分解到县(区),任务分解到年,围绕总目标,认真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把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月、责任到人,扎实推进,迅速实施建设。
3.多方筹措资金。为切实解决“穷地修路”资金不足难题,按照“共商共建共享”思路,3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召开乡党见面会、早茶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多方筹资,通过上级部门争取一点、各级财政预算一点、行业部门整合一点、集体经济列支一点、社会各界募捐一点、群众投劳折算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筹措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24.19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支持15.26亿元,财政预算安排4.55亿元,整合设农资金1.89亿元,集体经济列支0.33亿元,社会募捐0.84亿元,群众投劳折算1.32亿元,有效破解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难题。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合力办交通的良好格局。
4.加强督导检查。按照《商洛市道路硬化工程督导考核办法》,抽调业务骨干成立3个督导检查组,一月一检查通报,一季度一考核评比,每季度对工作前3名县区分别奖励50万、30万、20万元,对最后一名进行通报批评,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00万元。去年全年开展督导检查6次,下发检查通报5次,安排专项质量交叉抽查1次,在督导过程中,为项目施工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县(区)交通局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路段,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三、成效
为确保“两边一补”行动的顺利开展,交通部门聚焦“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道路品质”三大任务,全市农村公路各项指标及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更完善、通行更安全、服务更舒适、环境更美丽。商洛市交通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省委办、省政府办命名为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
1.“通返不通”全部整改到位。针对水毁道路,市县联动合力攻坚,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保畅抢修,聚最大的人力、物力,实施灾后重建,农村公路修复水毁公路794条,完成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70个行政村“通返不通”全部整改到位,交通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建立。确保了群众出行不受影响,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
2.道路品质提升工程进展顺利。两年以来,实施自然村组道路硬化1702条2091公里,畅通了4106个村民小组42万多名村民日常出行需求,打通了通往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十四五”期间的五年任务两年完成。建成村组公路安防工程2661公里、道路绿化2591公里,道路亮化4160公里。我市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95.3%。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服务品质。
3.促进农民群众增收效果明显。“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开展“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沿线群众投工投劳,组织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2000余名积极参与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发改部门使用以工代赈模式新建道路274.73公里,桥梁40座;人社部门积极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积极吸纳沿线群众参与参与公路建设,仅村组道路硬化项目中就使用农村贫困务工人员约1.3万人,发放务工收入约2亿元。2022年,全市投入4763.27万元养护资金用于村组公路养护工作,提供8395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5700元。
商洛市自然村通组道路硬化任务“五年任务两年完成”,全市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到95%以上,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农副产品出售提供了有效便利,使农民群众每户每年普遍增收5000元。
四、经验与启示
1.交通脱贫“两通”动态监测机制必须长期坚持。虽然经过近10年的努力,商洛交通基本状况有了质的提升,通行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路网基本形成,基本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但是商洛地处秦岭山区,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道路水毁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农村公路更为突出,“通返不通”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已经建立的县级交通、公路、镇办、村委会和养护员四级联合联动的“两通”动态监测机制必须长期坚持,确保了“两通”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治。
2.建立全民参与的路域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是确保公路品质保持的有效做法。交通部门抓住市政府开展的“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机遇,紧密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活动,将路域环境整治纳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内容,变行业行为为政府行为,由政府推动、政府考核,将路域环境整治压实到县、镇、村三级政府,由各级政府广泛发动沿线群众,落实环境整治三包制度,采取村道德评议比、红黑榜晒、流动红旗亮、爱心超市奖等方法,改变群众“推着干”为“抢着干”,自觉争当路域环境的主角,打响了一场全员参与的环境革命,人人参与,共护家园的群众意识,使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能够保持长效长治。
3.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机构,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纳入对县区、部门的考核范围,出台“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文件,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克难攻坚,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同时立足商洛实际,全面整合各个行业资源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确保交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4.始终坚持人民满意。近年来,市委、政府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把“四好农村路”创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全力打通建设“最后一公里”,畅通农村“微循环”,让农村公路成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通过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升等优化县乡公路、打通深度通达村组公路,加速要素的流动和集聚,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到市内各县区、县区内到各镇办1-2小时、到市外周边城市区2-3小时通行圈的公路交通服务衔接体系,在“一都四区”建设中实现发展新跨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当好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