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交通减贫案例
以“五化”道路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来源:西安市交通运输局
发表日期:2024-05-10 09:40:00
点击量:2178

一、背景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西安市南部、秦岭北麓,属于城乡接合部,区中心距西安市中心钟楼仅11.8公里,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秦岭长安境内面积876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55%,农村公路总里程1032.812公里,其中国道45.826公里、县道148.472公里、乡道170.843公里、村道667.671公里。

面对长安区深度融入西安主城区发展趋势,农村公路需承担更多城市化、市政化的服务功能,但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辖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道路使用年限长,道路病害严重,安防设施缺失,绿化程度低,道路良好率仅为66.3%,三级及以上道路占比为28.4%,四级及非等级道路占比71.6%,未硬化铺装道路306.8公里,占比17.8%,道路状况与城市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山区群众,饱尝出行难、行路难之苦,对致富之路、小康之路、幸福之路无比渴望,补齐交通短板、加快交通发展成为长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等大事。

二、项目实施

在此背景下,长安区将交通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提出全域建设集亮化、文化、标准化、绿道化、智慧化为一体的“五化”道路建设工作目标,高质量打造具有长安特色的“四好农村路”。2019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项目周期3年,以政府财政、企业自筹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投资119661.5万元,改造提升农村道路128条347公里,有效盘活长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产品资源,释放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是邀请专业化团队,细化建设标准。邀请上海市政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等知名设计单位和驻街规划师,编制道路改造提升规划,按照道路现状,将全区128条道路分为五类,其中一类、二类道路为国道、主干县道,三类道路为县道,四类道路为乡道,五类道路为村道,按照不同标准进行“五化”改造提升。在亮化方面,完善公路功能性照明,增加太阳能路灯亮化。在文化方面,在道路两侧辅以文化景观、特色小品,打造高品质博物馆。在标准化方面,统一设置公交港湾,实施路面修复,实现标志标线、桥梁设计、给排水、绿化景观和绿道标准化。在绿道化方面,新修子午大道、环山路绿道系统,贯通现有南横线、长安大道绿道系统,增设服务驿站、休息区、室外家具、交通接驳点等设施,实现辖区内绿道闭环。在智慧化方面,实现交通接驳点与绿道无缝对接,设置智慧指示牌、导视牌、警示牌等指示系统,做到智慧景观、智慧终端管理体系化。如一类道路子午大道分城区段、郊野段,因地制宜结合不同自然条件资源,城区段主要配套完善的市政设施,提升绿化景观;郊野段主要拓宽道路,从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即在保证原有双向四车道的基础上,增加辅道、人行和非机动车通道,解决了沿线居民的安全出行,同时提高长安区南北向主干路的通行能力,大幅缩短产业园区与主城的时空距离。

图片17.png

子午大道郊野段道路拓宽断面图


二是强化一盘棋思想,压实责任分工。坚持一盘棋思想,按等级和使用功能,将全区一至五类共计128条、347公里重点道路,由64个部门包抓实施“五化”改造升级,其中一类道路由常宁新区、城管局实施,二、三类道路由交通局实施,四类道路由秦保局实施,五类道路由全区64个部门共同实施,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同时将“五化”道路建设任务纳入各级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形成了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图片18.png

四好农村路建设组织架构图


三是坚持高标准施工,打造民心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长安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问题,按照保留原貌、融入自然、野趣田园的原则,通过建设通村路、修复路面,增设步行道、自行车道,修建生态停车场、服务区,点缀文化、小品、花坛等特色景观节点,完成改造提升道路128347公里,新安装太阳能路灯5586盏,新增绿植173万株,绘制文化墙3.8万平方米,建设景观节点191处、休闲广场24处,便民路、风景路、致富路、连心路遍及全区。比如长安大道,在2020年实施五化提升后,翻新路面8.1公里,新增花廊、景观墙等绿化面积约7万平方米、公交港湾1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布设自行车道8公里,202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称号。再比如全长4.47公里唐村U型产业路于2019年建成通车,打通了南堡寨村和外界的通道,让这个空壳村实现了华丽蜕变,吸引社会投资5亿元,带动区域内3万多农村群众共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因路而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实现群众增收,通过劳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返乡农民工、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仅二、三类五化项目建设,就吸纳当地群众500余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项目建成后,组织就近村民参与公路运行管护,仅县乡公路养护人员,提供就业岗位333个,平均薪酬2532/月。

四是实行多渠道筹措,保障建设资金。为落实项目资金来源,首先区财政做好经费保障;其次积极开展进省厅、进市局、进高校“三进”活动,争取上级在建设规划、资金倾斜、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再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方式,如区委统战部采用驻区民主党派集资方式修建枣姚村西枣路;最后采用银行贷款方式,二至四类“五化”道路由长安基础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42500万元。通过四种筹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119661.5万元,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图片19.png

长安大道“五化”建设前


图片20.png

“五化”建设后


三、成效

一是实现“农村公路+脱贫攻坚”融合发展。通过实施“五化”道路建设项目,修建通村通组路44条46公里,升级通村路16条17.2公里,整治涉贫村通村路“油返砂”30条27.8公里,实现了农用车辆直通田间地头目标,开辟了东部塬区农产品运输快捷通道,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带上,以鸣犊花卉种植、引镇人工草皮、杜曲食用菌产业、滦镇中蜂养殖为代表的特色扶贫产业,带动一批省定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是实现“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以“五化”道路建设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城市农村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王曲水稻种植、大兆草莓产业、黄良花卉种植等一大批特色农产业基地实现路网全覆盖,全区发展现代农业园18处、花卉产业2.8万亩,实现特色经济22亿元、观赏经济10亿元。领养农业发展到600余亩,每平方米年租金约30元。

三是实现“农村公路+人居环境提升”融合发展。按照“一村一主题、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景”总体思路,在花园乡村建设过程中,提升道路1024公里,创建美丽庭院2.16万户,新增房屋租赁5000余户,乡村独门独院的年租金由户均8000元上涨到3万-5万元。

四是实现“农村公路+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大秦岭”和“大文化”资源优势,以景引路,为景串线,推出4条以精品民宿、景区景点为线,3大农家乐集群为面的农旅、文旅线路。建成64.5公里的“三河一山”绿道、勾画54公里的S108山水文旅体验线,串联起了沿线村庄的人文景观,打造出长安特色历史文化廊道、乡村振兴幸福廊道。依托青山、绿水、空气、古村、乡愁,发展特色民宿60多家,建成22家,最贵的民宿标间每晚1699元(合247.37美元),套间每晚2988元(合435.05美元)。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高位推进“五化”道路建设。把为群众修好路当作最大的民生,树立“全区整体观、街村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形成了“街道主导、部门包抓、人大监督、重大项目中心指导”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结合农业观光、特色小镇、民俗民宿、美丽乡村、秦岭保护、特色产业等工作,高位推进“五化”道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长安大道、子午大道、唐村U型路等一批内优外美的旅游观光、产业致富、文化特色的“五化示范路”,做到了修一条路、观一片景、赏一方山水、品一方人文、富一方百姓。

二是从群众需求的维度,高效实施“五化”道路建设。坚持“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理念,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五化”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桥涵配套及危桥整治、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通过硬化路肩、增设错车道、整治路面破损、完善排水和安保等设施,有序解决早期建成通车公路路面偏窄、错车难等问题,切实改善了农村地区出行条件。同时坚持“建养并重”,进一步提升养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水平,全面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大力推行5级网格化养护模式,构建权属明确、设施完善、道路畅通、管理规范的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

三是从拓宽融资的角度,强力保障“五化”道路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村公路“以区为主、省市支持”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进省厅、进市局、进高校活动,争取上级在建设规划、资金倾斜、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的投融资机制基础上,争取上级政府财政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的支持,逐步完善长安区交通基础建设公共财政投入资金保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加大交通建设领域的开放合作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了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引入银行等社会资本的共建模式,为构建农村公路共建共管共护新局面奠定了坚实资金保障。

五、真实故事

案例一:

王小学一家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四皓村的贫困户。他的早年患病,两个女儿正在上学,在“认养农田”项目实施之前,王小学是家里主要劳动力,每天都要到施工队打零工,每个月最多赚2000元,工作结束后还要回家照顾家人。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身体状况不能负担建筑工地繁重的劳动。长安区“五化”道路建设项目实施后,该村昔日坑洼不平的砂石路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加之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灵动,村里决定大力发展“认养农田”产业,王小学和妻子被选为认养农田的管理员,经过村委会统一培训后顺利上岗。现在,王小学每月至少能赚到2500元工资,加上年底土地入股分红,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赚钱更轻松,工作更有保障。

案例二:杨改珍夫妇是五台街道西尧村最早的农家乐南山小院的经营者,曾经一度靠逮客、村口揽客维持经营,年收入仅2万元(合0.29万美元)。随着西尧村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公共交通直达村口,“三河一山”景观绿道穿村而过,加快聚集了更多的游客,也为农家乐经营户带来了稳定客流。南山小院装修一新,通过电话网络预订、主动上门的客人越来越多,周末更是游客爆满,杨改珍夫妇经营农家乐年收入可达20万元(合2.91万美元)以上,带动了5户群众发展农家乐、餐饮产业。

西尧村天顺祥面粉厂负责人赵铁炜来说,他对路有比普通人更深切的感受:以前交通不便,道路不畅,加工的面粉运输时间长、运费成本高,经常为销路发愁。对乡村而言,路是一条打通才能得生机的命脉。现在,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就在大门口,直通环山公路、长安大道,一头直达农田,一头连着市场,彻底消除了交通瓶颈,也带来了更多的客流和物流,可以将优质面粉销往西安市区乃至周边市场,还可通过西尧村电商直播销售,年销售收入突破1100万元(合160.05万美元),带动村民就业18人,人均增收3万余元(合0.44万美元)。

案例三:杨雪莲49岁,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堡寨村民一组,南堡寨村整体搬迁前,无固定收入,村落搬迁改造后,她在唐村产业园内餐饮公司工作,月工资2700元(合393.1美元)。女儿杨芙蓉,24岁毕业后返乡,在园区里的蒙溪书局咖啡馆上班,每月工资2800元(合404.67美元)。2019年,长安区在“五化”道路建设项目中实施唐村产业园区道路及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让“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带动区域内3万多农村群众,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因路而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成为长安区道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110号邮编:710068电话:88408404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