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365BET 无障碍阅读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报送提炼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抓手函调材料的报告

索引号: ZDDBG197595 发文字号: 陕交字〔2013〕45号
发布机构: 厅文明办 公文时效: 有效
名称: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报送提炼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抓手函调材料的报告
主题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日期: 2013-07-29

交通运输部:

根据部《关于开展提炼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抓手函调的通知》(厅运便〔201324号)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单位,按照函调内容要求,分别开展了座谈和讨论,对相关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并针对工作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现将反馈的函调材料上报,请审查。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3年6月24

提炼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抓手函调材料

一、道路运输方面

(一)如何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对改进道路运输服务的措施及建议。当前货运市场主体较为多元化,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大型货运公司、大型汽贸货运公司、大型综合企业运输部门、小型信息货贷部、个体运营户、无车承运人等等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性质主体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均有所不同。进一步提高整个货运市场的运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切入点:

1、从多元化的市场主题中按照企业规模、社会效益及发展定位等因素选拔并确立全省货运龙头骨干企业,对其进行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通过龙头骨干的示范效应促使整个货运市场运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化,并带动货运市场资源整合。

2、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货运物流企业进行城际间甩挂运输试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造低碳物流,提升服务水平。

3、在城区物流配送方面,进行城市配送试点,整合市场中的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多式联运,打造标准化城市配送车队,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4、重视货源源头方面货贷部与货运信息部的监管,通过多种途径,如是否可以引入统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规范代收货款等经营行为,堵住现存的若干漏洞,逐步将货代部、信息部的行为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5、在适当的时机推出货运市场质量信誉考核体制,将市场内不同的运输主体均纳入进来,由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及享受货运服务的用户共同对运输主体进行质量信誉方面的评级,并以此为依据出台各种奖惩措施,逐步规范货运市场的经营行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二)建立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公众对城乡客运的需求

1、不断优化城乡客运线网,提升公交通达率。

随着目前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市民出行对公交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希望城市公共交通要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公交线路要尽力解除公交盲区,线路和停靠站点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增强线路的直达性和合理性。

2、改善服务,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地面公交运营速度,在大城市实现公交与地铁联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通过新增施划公交专用道、开通微型公交等方法,增强地面公交吸引力。

3、加强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客运网络。

进一步理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城市公交现有主体和布局不尽完善。下一步应对中心城区、近远郊公交以及县际公交、农村公交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要分工协作、有效衔接。

(二)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建议。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推动、企业运作”。

1、落实大部制改革精神,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关于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各地实际的规划方案,开通的城乡公交线路要与农村客运线路有效衔接,形成合理布局、衔接顺畅、高效快捷的城乡客运网络,努力为城乡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

3、在开行城乡公交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农村客运车辆的实际情况,在开行公交线路前,要对原有农村客运车辆进行整体改造,平稳有序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如何解决农村群众的出行问题

近年来,我省坚持“路运并举,和谐发展”的理念,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连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力发展通村客运,方便农民群众出行。

2009年7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通村客运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通村客运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做好通村客运车辆补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准备三年内投资2~3亿元对全省新增及更新1万辆通村客运车辆进行购车补助的优惠政策,三年来已对4604辆补助9208万元。

为进一步加大通村客运政策扶持力度,2010年9月,省交通运输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陕西省省级通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省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省通村客运发展,对通村客运车辆的交强险进行全额补助。近期我厅与省财政厅积极协商,已同意将省级每年通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的节余部分,用于对新增和更新的通村客运车辆购车补助,以解决原规定三年补贴政策到期后的资金缺口问题。

(四)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建议

农村客运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城市公交一样,具有社会公益性。随着农村客运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延伸,需要更多的资金补贴政策来扶持。由于农村客运的运价低、成本高,经营效益差,难留住问题比较突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议农村客运车辆享受与城市公交相同的燃油补贴标准。

(五)“公交都市”建设方面情况及建议

西安市2012年开展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以来,根据2012年12月份交通运输部新公布的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截止2013年6月,全市共开辟、调整公交线路8条,其中开辟了165路微型公交,对7条线(2路、45路、214路、251路、239路、260区间、704路)路进行了调整。共新购置公交车175辆。同时结合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公交运营企业积极调研勘察,不断根据市民出行需求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扩大站点覆盖面,并多次与长安大学专家进行研究讨论,开展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研究工作,初步拟定了《关于近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的方案》及《南北中轴线公交线网调整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条,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在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安装方面,截止2013年6月,全市共在东西五路、莲湖路、西大街等路段公交站点安装电子站牌50块。

在公交“一卡通”基础上推行“旅游公交卡”和“日卡”等服务项目。目前,西安市公交“长安通”卡刷卡可以乘坐地铁、公交和部分出租汽车,全市共有客服网点400个,销售500多万张,公交日均刷卡210万人次。对于外地游客和短期出差者,可到网点办理租卡业务,每卡月租金为0.5元,为外地旅游者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通支付方式。与此同时,为方便市民出行,对未实行刷卡的一票制公交线路进行调研,在具备条件的一票公交线路实行刷卡乘车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其它条件具备的公交线路进行推广,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满足游客和市民出行需求。

西安市公交信息化建设自1998年起步,公交IC卡、公交公众信息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应用范围在逐步延伸和扩大,电子站牌和智能调度在试点运行中。建议国家出台城市公交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由国家牵头实现全国重点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公交IC卡互通,进一步提高IC卡使用率。同时对列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的试点城市,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参照国家出租汽车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标准,对城市公交信息化建设资金予以补贴。

(六)解决“打的难”和推广电召服务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多措并举治理“打的难”

1、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要科学测算出租汽车合理保有量,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动态灵活的出租汽车供给制度,促进出租汽车总量供需平衡;合理确定出租汽车运价,适当拉开与常规公交、城市轨道交通运价层次,体现不同运输方式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加强出租汽车行业自律和监管,提高行业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大对拒载、宰客等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建立并完善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活动长效机制。

2、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分散城市功能区,设置行人专用道、非机动车专用道等措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增加出租汽车停靠点,方便出租汽车驾驶员停车。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城市出租汽车运营经验,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电召服务等手段改革出租汽车传统运营模式。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提高覆盖面和准点率,增强其吸引力,由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运输方式承担大部分城市客运量,使出租汽车所承担的客运量比例逐年降低也是解决“打的难”有效方式之一。

(二)推广电召服务有关建议

1、出台引导政策措施,积极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建立长效、健康发展机制。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出租汽车电召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和初期运营补贴,发挥扶持和引导作用,电召中心的日常运营维护资金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营解决,增强系统自身造血能力,使电召中心能够生存和发展。

3、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科学规划电召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规模,开展选址布局、建设进度等工作,实现出租汽车由巡游服务方式向站点服务、电召服务方式转变,方便乘客打的,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

4、针对目前全国一些城市推行智能打车手机软件(APP)局面,建议交通运输部着力研发统一标准APP打车软件,建立全国统一标准体系,规范出租汽车电召市场。

(七)如何解决城乡居民“运货难”、“找车难”问题,对于加快发展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1、城市配送方面:

根据国家七部委最新出台的推进城市配送的文件,指导全省城市配送工作,以全省首批城市配送试点项目为抓手,积极在试点中进行摸索,探寻适合全省城市配送发展的合理模式。在交通方面重点把握住城市配送中的车辆技术管理、市场准入与经营许可、规范货运出租(即面的)管理这几个环节的工作。

具体建议有三:一是根据全国城市配送工作的进展情况,建议在我省成立相应城市配送专项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管理。(可参考湖北省的做法,即由省不同机构抽调专人,成立城市配送管理机构,具体办公室设立在省运管局。)

二是要搞好城市配送工作,省上多部门要在城市发展规划、全省物流发展规划、具体政策支持、配送市场监管这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做好部门配合与衔接,这样有利于交通系统开展工作,有利于全省城市配送试点项目的积极进展,及今后进一步的发展。

三是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在合适的时机制定全省城市配送车辆管理办法,明确在整个物流发展概念中交通系统所负责的权责范围。

2、农村物流方面: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发展,我省农村交通物流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促进农村物流事业的发展,建议尽快出台促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将农村物流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与发展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扶持补助办法,支持农村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是研究制定农村物流班线车辆统一标准,加强对农村物流班线车辆的管理。对农村物流班线车辆可参照农村客运班车燃油补助办法给予相应的油料补贴。

三是建议将农村物流纳入到交通运输日常管理工作中,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台关于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便发挥行业联动优势,使交通运输部门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是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农村物流发展试点县,以便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助推农村物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提高机动车维修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维修市场宏观调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新申办的维修行政许可审批,按照“发展一类、提高二类、控制三类”推进连锁经营和特约维护,优先发展3S和4S店的总体调控思路,把好市场准入关。

二、加强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维修企业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稳定,加大对维修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力度,促使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范,诚信经营。

三、落实维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维修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强对企业经理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前台接待员等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资格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

四、指导企业严格按照机动车维修服务流程和技术标准开展维修作业,坚决杜绝违规操作、随意扩大维修项目和违规使用假冒伪劣配件。

五、强化对企业汽车零配件的管理。加强对企业汽车零配件监管力度,要求企业建立并落实零配件管理制度,严把入库配件质量关,做好汽车零配件进出库信息登记,建立汽车零部件出入库台账。

二、公路方面

(一)优化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审批流程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立项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重大设计变更由交通部审批。《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第五条规定: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较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设计变更:

(1).连续长度10公里以上的路线方案调整的;

(2).特大桥的数量或结构型式发生变化的;

(3).特长隧道的数量或通风方案发生变化的;

(4).互通式立交的数量发生变化的;

(5).收费方式及站点位置、规模发生变化的;

(6).超过初步设计批准概算的。

1.建议为了提高设计变更审批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建议将特大桥的数量或结构型式发生变化的,特长隧道的数量或通风方案发生变化,互通式立交的数量发生变化,收费方式及站点位置、规模发生变化,超过初步设计批准概算等5种情形的设计变更下放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2.建议简化前期工作程序,并在普通公路建设规模的确定上更加科学、切合实际。目前许多与调整公路平行的国省道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沟通全国(全省)路网的大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服务地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交通流量为基础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建议今后应对普通公路建设前期工作重新进行规范,应以各级交通发展规划为基础,以路线方案比选为重点,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简化前期工作程序,节省有限的建设资金,加快前期工作进程。同时建议不要再强调一条国道必须达到二级以公路的比例。

3.建议优化年度建设项目报批程序。按现行规定,只有初步设计获得批准后,才能向交通运输部申请计划投资,但项目如果不能列入交通运输部年度计划,该项目的前期费用可能就没有着落。同时由于国省道路网工程大都是沿旧路改造,路况在使用中不断变化,设计的时效性很强,如果不能及时列入改造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设计就难以满足变化了的路况的实际需要。建议以交通运输部以地方交通发展规划为依托,根据项目建议书,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先期下达项目计划,再由各省有目的性的开展设计工作,以达到节约设计资源,降低前期工作成本,以及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之目的。交通运输部可采取核准、核查的办法,对各省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抽查。

4.建议加大对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资金补助。陕西地处西部,山地、高原占总面积的8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崩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且季节性灾害时间集中工程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较高,资金压力较大。“十二五”以后,国家取消了二级公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银行调整了公路建设贷款政策,基本停止了普通公路建设项目的贷款业务,普通干线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融资平台被打破。虽然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决定》,明确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政策,以中央投资与地方政府配套的办法筹措资金,地方政府虽然修路的积极性很高,但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有限,建设工程的配套资金筹措非常困难。210国道西乡至镇巴二级公路施工单位被供货单位起诉至法院;国道108零口至十里铺和王寺至马召公路,108国道汉中至勉县等一级公路项目也因银行根贷款不能落实,目前因自筹资金难以落实无法全面开工。以及其它一些项目开工后处于干干停停,主要是资金未完全落实。因此建议交通部根据西部欠发达省份实际,提高补助标准,促进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关于清理涉及公路施工企业各类保证金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公路施工企业有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支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这些保证金种类都是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发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格式要求的,也是工程管理的需要。建议在保证金的比例上根据项目的情况可以适当减少,以减轻施工资金压力。

(三)关于公开公路建设市场信息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全国性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管理架构已基本形成。建议加强部、省上下联动,加快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涵盖勘察设计、试验检测、招标代理、工程咨询、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从业单位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完备的信用监管、征集、发布和奖罚机制,形成信息全国共享、互通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动态发布从业单位基本信息、在建项目基本情况、企业信用评价结果、违法违规单位“黑名单”等功能,从源头上加强从业单位的管理。信用评价与奖惩挂钩,把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到招投标奖惩中,对信用好的从业单位在参与投标和中标数量、资格审查、履约担保金额、质量保证金额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较多的从业单位重点监管,根据不同情节可相应限制其市场行为。

(四)加大安保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公路养护作业组织管理、完善道路标志方面的意见建议。

1、安保工程

(1)安保工程实施路段仅占我省国省干线总里程的一小部分,我省还有相当危险路段需要实施安保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实施步伐较慢。

(2)安保工程的实施极大地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同时其本身遭到了严重破坏,修复费用高,目前尚没有安排安保工程维修费用,致使损坏的设施修复不及时,安保设施的管理和养护面临一定的矛盾和困难。建议交通部在安保工程投资中适当考虑安保设施的维修费用或在养护费用计划中列入专项安保工程的养护经费,以确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从而达到长期治理的目的。

(3)安保工程实施以来,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交通部也下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为我们实施安保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安保工程设置的地形条件、防护形式的多样性还需加大研究,特别是安保工程路段大修抬高路面标高后原有安保工程的利用和加固形式问题。

(4)宣传不到位,一些部门和部分司乘人员造成了误解,把安保设施当成了牢不可破的保险设施,忽略了安保设施的最大防护能力,不论是超限车辆或人为、车况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都以为是安保工程实施不够、不全、不到位所致,给公路部门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2.标志整治工程

国道跨越省份较多,路线较长,各省国道标志整治工程均结合路网结构改造工程进行实施,受项目规模、资金等的限制,实施时仅对改建路段所涉及的区域道路交通标志进行完善,标志设置差异性较大,指向信息偏近,设置的形式、版面、字体等不统一,信息传递不连续,标志设置不均衡,无法有效指引道路通行。十二五,普通国道的改造已成为交通运输部一项重点工作,建议将国道标志整治工程纳入部专项整治工程。

3.高速公路服务管理

对高速公路加强养护、收费、服务、信息报送等方面的政府监督,明确监管的内容和模式,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探索研究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保证金制度,督促收费高速公路特别是经营性高速公路强化公路养护、提供良好服务和相关信息报送等义务,确保路况水平;建立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评定制度,确保服务质量与水平;研究实施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和网络化监管与服务能力。

4.绿色通道

继续落实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通行费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积极争取相关补偿措施,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真正体现“绿色通道”服务三农、服务民生的促进作用。

5.气象预报预警

规范预警预报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按照雨、雪、冰冻异常天气和红、橙、黄、蓝级别,建立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下规范的预警预报的处置流程和要求。按照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发生后从信息报送到道路保畅到养护生产各个环节的响应工作机制。抓好信息汇总、发布、通报,以及工作的协调衔接。建立重要通道重大拥堵后交通分流方案从确定到实施养护、路政、路网会商工作机制。

(五)做好节假日免费通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切实做好重大节假日期间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及收费站保畅及相关工作,陕西交通集团按照上级要求,专题安排部署重大节假日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工作要求,合理设置小型客车专用通道,细化操作流程,强化现场管理,积极做好免费服务工作,确保了所辖路段畅安舒美,实现了节日期间“无交通拥堵、无服务质量投诉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圆满完成2012国庆节、2013年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工作

在该项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对免收小型客车设置专用通道、不发放回收通行卡、不停车快速通过收费站,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

⒈部分不符合重大节假日免费要求的不易判断车型的二型客车及小型货车,通过设置的专用通道闯站逃费,由于车辆通行速度较快,收费现场收费人员难以拦截,造成通行费流失。

⒉由于设置小型客车专用通道、小型客车通过收费站区通行速度均较快,加之部分不符合免费条件的车辆闯站,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收费车道交通疏导人员、收费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⒊由于采取不发放回收通行卡方式直接通行,造成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期间小型客车通行路径无法确定、免费金额无法统计计算,在估算免费金额时难免造成一定偏差。

⒋交通集团下辖绕城高速公路等路段用卡矛盾突出,重大节假日开始前两至三天绕城高速发卡量会急剧上升,日均发卡量超过10万张,回收9万张左右,日均IC卡库存下降1万张,据此测算绕城高速IC卡现有库存量根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缺口将达到4万张,而仅凭交通集团内部无法解决此缺口。

⒌在免费开始前及免费结束前4个小时采取发放纸质通行券临时过渡,有效解决了收费纠纷及IC通行卡流失的问题,但是仍有个别车辆行驶时间过长、出口通行收费站时未交回IC通行卡而造成流失。

对此,我们建议:

⒈考虑在收费广场小型客车专用车道前设置临时减速带及限制大车通行设施,采取临时措施适当延长收费车道长度,在进入收费广场前及收费广场增设醒目的减速通行及安全提示标志,提醒司机减速慢行,确保收费站区安全畅通,同时便于收费人员对不符合免费条件的车辆拦截收费。

⒉由省高速公路收费中心牵头统一研究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期间免收通行费额测算模型,并进一步完善收费系统软件统计功能,准确统计通行车次,科学准确地统计通行流量、评估免费金额及实施效果;

⒊针对路网IC卡现有存量较为紧张,IC卡调拨较为困难,建议对矛盾突出的绕城高速提前24小时发放纸质通行卡,并协调调拨IC卡补充节假日临时调卡点作为临时应急储备,以缓解IC卡紧张、避免频繁大量调拨IC卡现象,保证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及收费工作顺利开展。

⒋由于高速路网不断扩大,通行路网里程不断增加,所需时间也在不断延长,为了杜绝由此引起的收费纠纷及IC通行卡流失,考虑适当延长发放纸质通行卡时间段长度,保证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工作顺利进行。

(六)关于推进全国ETC联网收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目前全国已有的ETC联网收费系统互通实施的经验,实现ETC全国联网,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管理层面:(1)统一管理规划。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及跨省市协调工作机制,对各省市ETC运营管理流程作统一的规划、部署、协调、落实。(2)从ETC车辆管理、ETC车道收费的基本流程、ETC资金清算、拆分等各个方面,做到各省市接口界面互通。(3)提前就各省界收费站的设置进行规划,确保互通互联,快速通行。

2.技术层面:(1)统一技术规范,包括采用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交通部统一的电子收费密钥管理系统),统一的ETC设备技术规范(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51 - 2007和区域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示范 技术规范),统一的IC卡技术要求等。(2)统一产品要求,各省市选用的电子收费路侧设备RSU、车载单元OBU以及IC卡等产品在性能指标上必须符合统一的技术规范,且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七)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主要问题是:服务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但又具有经营特征,如何在保证基本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取得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服务区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尤其是改扩建后的西潼线(渭南西、华山)、西宝线(武功、眉县、宝鸡西)、黄陵服务区及新建的三原服务区,公益费用支出大幅增加,导致服务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不利服务区服务水平的提高。部分服务区开业时间较早,经营面积小,硬件设施严重老化、服务设施功能不全,如西禹线和西延线旧有服务区占到服务区总数的1/3。

建议:一是建议国家适当提高服务区建设的规模、标准,并出台服务区服务和经营的指导意见,如对统一服务区标识、划分服务标准、扩展经营业务等提出具体意见,以提升整个服务区的服务水平和形象。二是对服务区实行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合理划分和量化公益性和经营性费用标准,实行经营成本独立核算,建立公益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功能并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为服务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加大服务区改造资金投入,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对老旧服务区进行改造,主要是适当扩大服务区面积,增加便民服务设施,优化服务区环境,提升硬件服务能力。四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照“分门别类、量身打造、事后评估”的原则,对各级员工进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服务能力。

(八)出行服务机构概况和工作建议。

陕西省公共出行信息服务主要依托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122)开展,通过搭建省级呼叫中心,整合交通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24小时全天候信息服务,是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为社会提供一站式综合交通信息的服务平台,已被省厅列入“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的五大行业品牌之一。

目前,由陕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心代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进行日常管理。

1、陕西交通服务热线概况

1)人员配置

设热线管理员3人,主要职责有,排班管理、信息维护、质量监督、例行培训、投诉处理等热线日常工作。坐席人员24人,共分4个班组,每班6人(含1名班长)。

2)服务内容

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122)主要服务范围包括向社会公众提供收费公路政策、收费标准及费额、省内路况信息、相邻八省高速路况信息、出行路线等咨询;转达行业投诉和建议意见;协调转达救援信息;受理对车辆偷逃漏通行费行为的举报和收费公路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投诉提供三秦通客户服务及其他交通信息服务。

3)服务方式

1.热线电话(设6个坐席,可供60路话务同时呼入);

2.广播(共计12个合作电台,其中省级电台3 个,省内各地市人民广播电台9个)

3.“陕西交通12122”新浪、腾讯官方微博;

4.“陕西交通12122”官方微信;

5.官方网站(//www.comewang.com/sfzx/);

6.短信平台(主要面向省市政府相关部门、交通行业内部管理部门、交警和媒体);

7.QQ群发布平台;

8.12122QQ在线问讯平台

9.《行车指南》宣传册(一般逢重大节假日在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服务区免费发放)。

4)总体运行情况

2012年,陕西交通服务热线累计受理社会来电36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71%;日均1000余人次,节假日期间最高约4000人次;全年电台连线发布信息8813次,发布路况及收费政策宣传短信192万条、微博3602次。全年共受理救援救助需求3278人次;受理投诉 908个,回复908个,投诉回复率达到100%。截至目前,陕西交通服务热线共有微博用户41065人,微信关注用户3012人。

2、相关工作建议

1)加强制度管理

2012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对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做了技术层面的具体要求。建议后续还应出台相关管理方面的要求,以便各省能更好的推进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工作。

2)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

陕西目前暂未开通“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建议可先期进行频率规划,至少实现一省一频率;合作电台应贴近地方实际,在考虑覆盖度、收听率等指标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省级广播电台。

3)理顺出行服务机构设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省提供出行服务的机构不尽相同,有职责向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部门有各省公路局、省高管局、省路网中心、省收费管理中心等,多头管理且不能有效整合系统内资源;为了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议整合省域内出行服务资源,明确全省统一的公众出行服务机构。

4)加强对出行服务工作的宣传

各省出行服务机构设置时间都较短,社会知晓度不高,甚至不如一些提供出行服务的商业结构。建议利用部优势宣传资源,提高系统内出行服务机构的知名度,同时出台强制性措施,如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宣传标志牌、在通行费票据背面印制宣传广告等手段,有效的改变目前社会出行服务提供机构错位的局面。

(5)利用新兴媒体扩大受众面

出行服务的提供机构应敏锐把握各种自媒体的发展脉络,在保证传统出行信息提供方式的条件下,积极利用新兴媒体,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信息服务。陕西交通服务热线自2月开通“陕西交通12122”微信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该平台提供全省路况文字查询、语音查询、施工信息查询、服务区信息查询等高速公路相关信息查询,有效缓解了恶劣天气条件下人工接听电话查询的压力。

(6)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及时获取道路信息

公众出行服务机构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来自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上报,及时性、直观性远不及一些公众自助性微博平台。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及时获取直观的道路通行信息提供了技术手段,建议部组织相关机构,研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及时获取道路通行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改变目前信息获取迟滞的局面。

(7)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救援机构

陕西省高速公路求助救援服务暂由各服务区提供,受限于建设条件的差别,大多无法提供车辆拖离、维修等服务,由此滋生的天价拖车费一直是公众投诉的热点。建议明确高速公路救援求助响应机构,加强机构建设,保证公众各类救援救助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水运方面

(一)加强重大节假日及高峰时段安全工作的建议:

1.应加大海事执法船舶在重点水域执行巡航和应对突发水上事故的工作。

2.加大对救捞系统设施的配置

3.加强应急反应救助队伍建设,做好应对各类水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准备。

4.以“水路客运安全服务竞赛”等活动形式为载体,推动提高水路客运服务水平。活动涉及面广些,含客运、渡运、漂流等水路运输范围。

(二)改善农村渡口条件保障渡运安全的建议:

渡运至今仍在乡村、交通欠发达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议:

1.制定渡船改造多种标准,以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渡船。

2.推行“县管乡包村落实”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制度、设备落实到位。

3.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关注渡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题,采取得力措施消除农村渡运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水上出行需求。

(三)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水运行政管理的建议:

新《水条》的颁布施行,是交通运输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对水路运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议:

1.加强水运行政人员业务培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行政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内水路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等证书的国内水路运政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编号、核发和管理。

(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水运市场监管的建议:

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完善航运法规体系,将水运市场监管的相关规定纳入到航运法规内。提升市场监管的法律地位。

2.加快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建议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争取各级海事机构纳入国家行政公务员系列编制,明确法律地位,保证执法工作经费需要。

3.推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进航运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资信评估和市场监管有机结合,引导企业合法经营、

诚实经营,培育健康有序的航运市场。

(五)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运输设施配置建议

增加客运中途站点的建设,完善现有客运站点的设施和装备条件。

(六)加大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工作力度的建议:

1.加大航道航标建设,以及电子航道图的应用。

2.积极协调船闸管理部门,确保大坝通航。

四、科技服务方面

(一)如何提高科技成果公开程度,有效发挥科技在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1、以需求为导向,科技工作更加注重服务基层2012年共组织开题34个交通科技研究项目,坚持科技工作服务基层,根据一线生产单位工作实际需要而提出科研项目,如“安康公路典型水毁类型预防技术研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等。同时为题道路运输服务水平,支持政府决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如开展“陕西省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体系研究”、“陕西省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若干政策研究”、“区域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机制与模式研究”等项目。

2、开展陕西省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公开程度

为实现整个交通行业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形成覆盖全行业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与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按照“充分利用部省两级平台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推进实际应用”的宗旨,我省根据部共享平台交换指标对已有的陕西省交通科教管理系统进行补充和扩展,建立陕西省交通科技门户,实现与部级共享平台的对接。

系统完成了2001年以来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形成对交通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力资源、科研机构等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

3、深化业务系统应用,提升行业信息服务能力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新通车里程的增加,高速公路联网监控里程已达到3008公里,联网监控信息已整合至省交通数据中心,厅领导通过桌面终端即可随时掌握公路路网运行状况,高速路网监控信息已接入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为“十一”黄金周公众出行提供陕西路况信息。

2012年,新建成ETC车道44条,全省ETC车道已达184条,30%的收费站拥有ETC车道,基本涵盖了高速公路各地市的主要出入口。

依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新建三秦通电子收费营业厅103个,覆盖全省所有高速公路通达的县区。全省新增三秦通缴费卡用户13.6万户,同比增长64%,累计达到24.7万户;新增ETC用户5.45万户,同比增长130%,累计达到7.5万户;实现非现金消费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111%。

2012年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122)受理社会来电36万人次,同比增长71%;平均每日接听来电972人次,节假日期间每日达4000人次;电台播报8813次,发布路况及收费政策宣传短信192万条,行业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4、推进地方技术标准制定,加强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推广应用。

我省在每年的科技项目计划中专列了推广应用技术项目,重点支持已取得科技成果的新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地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我厅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将技术上先进成熟、经济合理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地方标准,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二)关于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面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产品质量,保证交通建设和运输的安全,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交通产品的采购一是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二是由管理单位统一招标。施工单位自行采购,难免出现交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好坏混淆的问题。在交通产品招投标过程中,低价中标引发的质量问题和矛盾相当严重。为了保证交通产品质量,防止在采购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对低价中标进行合理限制,遵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使交通产品的采购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的轨道。

2.明确交通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是交通主管部门对道路用交通产品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交通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目前尚未明确道路用交通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对道路用交通劣质产品进入交通建设市场进行控制。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竞争机制,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公平竞争,规范交通产品市场经济秩序十分必要。结合交通产品管理的实际情况,确立目前国家实施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只有取得了生产许可证的交通产品才能进入交通建设市场。

3.加强交通产品各环节质量控制。交通产品始于生产企业,成于装配施工,其间经历生产、检测、保管、装配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为交通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交通运输产品的质量状况,对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影响深远,劣质的产品不仅直接影响建设工程质量,拖延工程进度,还为今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把好交通运输产品的质量关是保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必须加强道路用交通产品质量管理,健全监管体系,做好道路用交通产品的生产、检验、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推动交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4.加大抽检频率和抽检项目。通过对交通集团交通运输产品的质量抽检发现,道路用沥青、隧道防水材料、桥梁伸缩缝等产品质量不稳定,建议部省联合开展的监督抽查加大对交通集团上述产品的质量抽检,帮助我们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建设品质。

(三)网站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厅门户网站基本情况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www.sxsjtt.gov.cn自2000年建成运行以来,经过4次改版已经初具规模。网站具有四大功能板块,分别是交通政务、交通新闻、阳光工程和出行服务。目前,网站服务器的安全保障由厅信息中心负责管理,网站四个板块的日常信息发布分别由厅办公室、厅宣教中心、厅高管处和厅信息中心负责,内容涵盖了全省交通系统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信息公开、人事任免、招标投标、交通路况、出行规划、咨询投诉等方面,信息内容较为全面完整,基本能够满足公众对政府网站信息查询的需求。网站的日常技术维护由省厅委托陕西时代润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每年定期签订网站维护和保密协议,以确保网站正常、安全运维。

2、存在问题

经过对厅门户网站一个阶段的功能完善、升级改造,网站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2年,网站访问量已经突破100万人,网站已经得到了社会民众的一致认可。但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网站管理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要适应民众的需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网站总体规划还不够全面。在网站的功能定位上还不够清晰,网站服务的主动性还略显不足,面向公众服务网民需要的相关设置还不尽合理。

二是网上办事功能开发还不够深入。交通行业行政许可事项还不能通过网站实现一站式办理,网站场景导航还存在设计简单、效能不高等问题。

三是政民互动开展不够广泛。各类咨询投诉反映的内容不能够实现即时办理,各单位反应较慢,处理情况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3、厅直单位及各地市网站建设情况

截止目前,据统计,省厅厅直各单位共开办网站66个,其中省级部门网站22个。全省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开办网站共11个。各单位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均较为正常,基本能够满足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作用。由于行业网站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的规范要求,各单位网站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板块功能划分不清,政民互动手段单一,用户体验效果较差,行业信息公开不够及时等问题。综合全行业网站建设工作,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低下,网站相似度高等特点,在相关连的运输服务行业,不能实现一网一站式办理,为网站提供便捷服务造成了障碍。

为了进一步发挥交通行业网站效能,建议交通运输部尽快出台行业网站建设的规范性意见,以及网站建设发展的相关规划。对各级交通行业的网站建设,要逐步实现资源整合最大化,集中力量办好省级行业网站,要在网站服务功能的设计上,超前考虑,实现一网融通。同时要契合当前新型科技手段的应用,开发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机微门户,把固定的网站服务搬到手机上,实现用户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体验。

(四)网站建设管理的目标、任务、计划和意见建议。

1、网站管理的基本做法

作为省厅面向公众的一扇窗口,我厅始终高度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运维按照科学高效、服务大众的原则,在网站的管理上建章立制,规范审批,强化监督,发挥了预定的功能。

1、信息发布及时。我厅加强了政务信息报送时效性管理,扩大了省厅政务信息报送范围,通过厅网站后台报送的信息,经过审核程序后,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发布。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省厅主动对相关信息公开目录进行更新,先后发布了陕西交通十二五规划、三公经费开支,机关单位预决算以及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对通过省厅网站提交的企业和个人依申请公开事项,我厅参照行政公文处理流程,认真对待,凡符合回复要求的,由指定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回复,确保件件申请有回复,有落实。同时,我们对省厅产生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在经过保密和公开审核后,按照规定予以及时公开公布。我们还对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规范,添加了索引号、生成日期、发布单位等信息,按时发布信息公开年报,设置了信息公开目录搜索栏等,为民众查询信息提供了保障。

2、政民互动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省厅互动类栏目的公众参与度,我厅在做好门户网站咨询投诉、意见搜集的整理、回复的基础上,开通了网站在线咨询平台,由省厅、省公路局、厅运管局、厅航运局、厅收费中心在线答复网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同时,网站还开通领导信箱,回复相关意见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丰富网站场景式服务的内涵,方便网民及时办理相关业务,网站完善和补充了“我要办事”栏目中的行政许可、资质查询相关内容,通过登录相关栏目,可以预先了解许可办理须知、办事流程,还可以下载相关表格。另外,网站2012年开发投入使用“全省交通系统证件查询系统平台”,通过输入关键字,准确查证全省交通系统相关证件的真实性,大大减少了公众查询相关资质的环节,提升了效率。

3、板块设置合理。按照上级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布局要求,结合公众对网站的使用习惯,我们对省厅门户网站的各板块、各栏目进行了重新布局。网站交通政务板块的页面设置由过去的三屏减少为一屏半,板块的格局更趋紧凑和简洁。政务新闻和通知通告的滚动播出,使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得以体现。信息公开目录设置更趋规范,新增社会公益、应急处理等栏目,相关内容也得以丰富和完善。增加了领导访谈和在线直播栏目,定期开展各级领导对陕西交通发展的访谈活动,对省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等重大会议活动进行实时直播,增加信息播报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今年来我厅已经组织开展了5次领导访谈,举行了1次雅安芦山420抗震救灾公路保畅电视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全省交通发展情况,设置专题栏目,增加网站特色,提升网站知名度。我们针对全省构建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陕西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等创设了专题页面,全景式展现交通建设发展成就。网站还增设意见征集版块,对即将出台的政策法规、文件,开展的各项工作等面向行业和社会公众进行意见征集,提供意见反馈、汇总分析。在交通出行板块,网站构建了新的交通地图查询架构,启用的GIS地图分辨率更高,交通信息查询更加准确。为了提供实时交通通行情况,方便群众出行参考,在网站地图上叠加天气状况、公路拥堵信息、收费站服务区设置等相关信息,让地图显示更加直观。网站还开设水运栏目,介绍全省航运码头、航线布局信息,当地气象情况及周边景区介绍,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一些基础功能,如线路查询、出行规划等功能设计上,网站更趋向人性化设计,确保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准确无误,高效便捷。

4、制度保障全面。为了确保省厅门户网站的有序运转,省厅确立了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保障运行的良好机制,先后制订了《陕西省交通厅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陕交发〔2007〕458号)、《陕西省交通厅政府交通信息公开暂行规定》(陕交发〔2008〕119号)、《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在线服务制度》、《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公众留言处理办法》(陕交办〔2011〕44号)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安全应急制度》,完善的制度措施,为网站正常运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网站建成运行以来,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泄密事件以及网络黑客攻击篡改数据库的情况,系统运行正常,网站运转平稳。

5、安全措施周密。网站数据的安全关乎网站能否正常运转,省厅始终高度重视网站的安全技防工作。硬件管理方面,在网站服务器托管的数据中心机房,防范设备配置合理,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具备防火、防雷、防水、防潮、防静电、防盗、防破坏、温湿度控制功能;配备双机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大楼油机发电系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供电;自动报警系统对数据中心机房重点场所进行保护;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数据中心机房实时监控,精密空调双机热备。网络安全安全方面,通过防火墙、安全门户网关、上网行为管理系统、vpn网关实现外部和内部的网络访问控制;通过联想网御防病毒网关、绿盟冰之眼入侵防御设备实现网络的入侵防御;对网站信息专人专责进行定期手动备份和系统自动备份,同时通过网站防篡改系统实现重要信息的实时恢复;互联网出口双链路冗余,防火墙冷备冗余。技术力量的配备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网站技术维护有专人负责,出现安全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处理。每日定期读网排查漏洞,提高了数据的安全系数。

2、发展思路

科技化的发展一日千里,在省厅网站建设工作中,我们确定了超前、综合、便民的发展原则,以适应新形势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网站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为省厅网站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发展思路:

一是强化网站功能,服务公众需要。在网站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上,突显人性化、科学化,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合理性和便捷性。整合网站资源,提供更加聚合、全面、完整的交通服务信息,让公众通过省厅门户网站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全省交通行业整体情况,足不出户远程办理相关业务,咨询相关事务。

二是增强主动意识,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政民互动渠道的效率,切实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提升工作水平,构建联动工作体制,把民众的需求落到实处。不断引入新的科技化手段,利用新兴的互联网媒介,广开言路,汲取经验,改进不足,为民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为网站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完善安全保障,实施系统管理。强化网站监管,增强网站安全保障手段。制定全省交通系统网站管理指导意见,规范行业网站管理,实施网站绩效考核,促进全系统网站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轨道。

(五)出行信息服务

1.提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的主要做法:

(1)逐步建立出行信息服务组织机构。2006年,省公路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路网调度中心,负责全省出行信息、路网调度、应急管理等工作。各市公路管理局成立了路网信息科,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出行信息服务工作自上而下做到了组织上有机构、有领导,工作上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2)不断完善出行信息制度建设。建立了以道工、路政、收费、治超以及社会人员参与的路况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信息管理,对信息采集、上报、发布做了明确的规定,使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朝九晚五信息“零”和重大突发事件即时报告的制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3)拓展路况出行信息和路况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在通过陕西公路信息网、交通音乐台、交通旅游台、陕西卫视、陕西五套、《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即时路况信息的基础上,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努力丰富路况信息发布内容和形式,一是升级改造易记的出行信息服务热线电话号码,可供多人同时打入;二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即时公路路况信息和公路气象信息的同时,还通过自动语音播报24小时,为群众详细提供西安去往全省各地市、去往周边省会城市、去往全省知名旅游景点及全省各地市其它旅游景点的60余条线路信息,供用户随时查询。三是开通了路况信息微博,及时发布各类路况信息,及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样、更便利的服务。各基层单位也开展了与当地媒体的良好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提供出行信息服务。

2.提高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加快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准确掌握全省公路运行情况,保证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路况信息。针对当前路况信息采集信息化程度低的状况,建议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现有监测资源,结合公路改建和养护工程,统筹考虑交通流量调查自动化观测站点建设,加强对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重要路段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实时监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运行监测。加快完善公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长大桥隧、大型互通立交以及区域交通状态实时监测,实现对全省路网可视、可测、可控。

(2)加强公路气象观测站建设。积极与气象部门合作,推动公路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实现交通、气象观测站点和公路交通气象信息的集成共享,建成具有24小时内预报,6小时内预警的国省干线公路气象监测网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发布公路气象信息,为公众安全出行提供服务。

(3)拓展出行信息服务内容。根据公众出行需要,拓展出行信息的内容,可分别以“即时通阻、施工绕行、公路基础、出行规划、景点线路、温馨提示、转载分享”等信息内容为基础,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

(4)丰富出行信息服务发布形式。建立行业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在现有交通音乐台、交通旅游台、热线电话、公路信息网、电视台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即时路况信息的同时,开通公路路况微博,建立公路出行信息微信,设立即时路况信息、旅游线路信息、出行线路信息、公路基础信息、灾害天气信息、出行温馨提示信息等栏目,全方位向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信息。加快推进城市出入口、山区入口等一些重要节点可变报板的建设,及时发布路况、气象、施工、交通管制等出行信息,向社会公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

(5)建立出行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有效路网调度。加强省与省之间的联系,确保道路出行信息的共享,不断扩大信息发布覆盖范围,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增强路网调度服务手段,在一些易堵、易发生事故、水毁等重要路段实施有效监控,设立小喇叭,有效传递信息,做好路网运行的通畅,在高速、干线道路发生事故时,利用现有路网结构实施有效路网调度。并建设完善路网跨区域,多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推进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定期会商等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管理,形成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部门联动协同管理应急处置平台建设。

(6)提高公路应急救援水平。推动公路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救援水平 ,探索建立集运力集结、资源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公路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公路服务小分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造成长时间拥堵后,向受阻司乘人员提供信息传递、生活小食品等便利服务。

(7)加大对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西部地区路网运行监测监控和公路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实现部省两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平台建设和与部公路视频数据接入共享。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唐延路6号 邮编:710075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或其它支持Html5的浏览器进行浏览

值班室电话:029-88869099 传真:029-88869011 电子邮件:jtt@shaanxi.gov.cn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