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 ZDDBG168643 | 发文字号: | |
发布机构: | 公文时效: | 有效 | |
名称: |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的通知 | ||
主题分类: | 陕交函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0-04-27 |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厅运管局、厅航运局、省高速集团、省交通集团:
现将《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
节能减排工作要点
2010年是“十一五”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我国“十一五”期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的关键之年。节能减排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当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各项措施的必然要求。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行业管理和各项工作中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和要求,把节能减排当作一项“硬任务”,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确保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各项重点工作。
一、做好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体部署和“十二五”规划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对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省厅将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提出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指导意见,把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交通运输生产、生活、出行方式的各个环节。
二、组织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广泛动员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充分调动企业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技术、管理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要选择涉及面广、成效显著的项目进行重点宣传,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结合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的千家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以“车、船、路、港”为主要载体,着力在交通运输装备使用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中做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配发《道路运输证》时,要将车辆燃料消耗量作为必要指标,对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进行核查。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此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推动高耗油营运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
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担率,减少私人轿车出行,是实现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要积极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推动运输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辆,研究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安全使用和维修问题,积极引导出行者多采用公共交通和节能环保的方式出行。
五、强力推进公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随着我省公路里程的不断扩大,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已成为公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规划公路网、航道网和站场,科学确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结构,逐步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公路设施网络。
要对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能耗加大管理和节能监督,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节能评估审查。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原材料消耗。
六、推广不停车收费(ETC)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已采用不停车收费(ETC)模式,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要将联网不停车收费纳入节能减排的政策,扩大不停车收费规模,对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用户采用通行费优惠,对私家车购买ETC装置进行费用补助,迅速扩大用户群,促进实现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加快发展绿色运输
要重点加快道路货物运输组织结构调整,通过道路物流信息化建设,减少车辆的空载,推动绿色运输,这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同时,积极研究实施营运船舶节能减排措施,从标准和制度上加速绿色航运建设,开展高耗能营运船舶提前退出的相关研究工作。协助航运企业建立能效管理体系,推进航运企业能效评估工作。
八、倡导节约能源之风,力行减少排放之事
各部门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倡导节约能源之风,力行减少排放之事,让节能减排的行为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养成下班关灯、关微机的良好习惯,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 “无纸化”办公,充分借助信息系统发布通知、告知事项、安排工作。完善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